为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革新课程标准,提升人才培养适配性,2025年11月8日,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学院组织召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来自河南能源研究总院、浙江众立合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与人力资源负责人共聚一堂,共同擘画化工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蓝图。研讨会由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刘文彦教授主持,学校教务处处长孙勇、科研外事处处长朱冰、学院党政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参会。
会议在孙勇处长致辞中拉开帷幕。孙处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办学特色,指出面对化工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下,职业教育必须主动求变,打通校企之间的信息壁垒,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明晰发展路径,绘制职业成长蓝图。与会企业专家结合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同研讨并确定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中化工智能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两个专业对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成长方向,也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阶梯式设计提供了根本依据。
锚定目标岗位,聚焦人才培养核心。在明确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与会专家进一步聚焦,研讨并确定了未来3-5年内两大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目标岗位,让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具体、聚焦。

解析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基础。针对上述目标岗位,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长,分小组深入剖析了其典型的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为将真实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剖析职业能力,夯实技能培养根基。校企双方针对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逐条剖析了完成该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与综合能力。细致入微的能力点分析,将成为修订课程标准、设计实训项目最直接、最关键的输入。

凝聚素养共识,塑造未来工匠精神。除了硬技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时代的化工人才必须具备“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敬畏规章的安全意识”“卓越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持续创新的学习能力”。这些素养要求将融入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和思政教育的各环节,实现“德技并修”。
本次会议成果丰硕,不仅系统梳理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的岗位画像和能力模型,更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双方的深度了解与合作。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吸纳会议成果,加快推进专业升级和教学改革,为区域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技能人才。